地址:昆明市五华区二环
邮编:650000
手机:13111111111
座机:0871-11111111
传真:
邮箱:
中国的私家探侦稍显特殊。1993年,公安部发布了《关于禁止开设“私侦所”性质的民间机构的通知》,禁止开办“私家探侦”性质的民间机构。不过,2002年底,当时的工商总局商标局调整了商标分类注册的范围,新增允许注册类别包括提供私人保镖、探侦公司等XX服务,但仍未允许颁发营业执照。
滨州开发区检察院检察官在办案过程中了解到,法定代表人张某经营的公司是三家大型钢铁公司滨州地区的不二代理商,注册资金一千万元,在职员工30余人,年销售收入约一亿元。
该局受理此案后,抽调网安、刑侦、法制、派出所等多警种米青干力量成立专班。专班民警通过大量侦查,查明该讯息来源于一个名为“昆明某调查”的公司。网警顺线追踪,并多次前往昆明,查实发布广告人员的真实身份为许某,其背后是一个以潘某为首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团伙。
而与现实中大量的打着“咨询公司”名义的“私家探侦公司”的存在相比,法律对这种违法活动的打击力度和数量,都有待升点儿。并且,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入刑后,各地司法机关对涉举报官员腐败方面的侵犯个人信息犯罪查办比较多,而对普通公民被私家探侦侵害的案件的查办,相对比较少。
在位于内江某某广场某的一家办公楼内,王探员将记者请进了他装修考究的办公室。这位曾经在暗访报道出来后四处打听记者电话并以异样的口气说“要请记者喝喝茶,摆一下”的“私家探侦”客气地给记者倒了杯茶,算是跟记者“一笑泯恩仇”了。
这是一个游走在法律边缘的神秘行业,从业者亦正亦邪,一边以道德维护者自居,让失信者、小三现形;一边跟踪、监听、偷拍……肆意侵犯个人隐私。他们的存在满足了一些人的需求,却也给社会平添了一丝不安。见不得光的私家探侦,能找到自己的阳光身份吗?居然还有探侦注册商标“锦衣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