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昆明市五华区二环
邮编:650000
手机:13111111111
座机:0871-11111111
传真:
邮箱:
去年9月,警方在某小区抓获了这个以帮别人查询信息为幌子进行诈骗的团伙。查明去年5月至9月,万某某(已判刑)先后雇佣文某、孙某、顾某、孟某(均已判刑)和徐某等人,先注册信息技术公司并制作公司网页,将页面挂到网上推广寻找客户,声称能帮助客户查询个人详细身份信息、微信聊天记录、开房记录、手机位置、行踪轨迹等公民个人信息,再将自行编造的虚假信息发送给客户博取信任,后以收取手续费、保密保证金等为由骗取客户钱财共计53万余元。其中,徐某参与骗取受害人李某等人11300元。
到中午12点多,一位30多岁的女子出现了,两人客套了一番,上了同一辆出租车。合法探侦的朋友拍拍他,“有了。”
主要的诈骗手法是:利用消费者贪便宜的心理,报低价诱人,承诺无所不能,先忽悠别人汇款数百元不等,然后寻找各种不同的借口,花言巧语要求客户不停的汇款,较后以“派人”给客户送工作成果为幌子索取巨额所谓“见面XX保证金”完 美收官。
李某因一直找不到欠他钱的王某,去年7月便尝试寻求其他查找渠道。他在手机浏览器上输入搜索关键字“定位”,页面上显示出多条搜索结果。李某发现有一条搜索结果显示的是一家私家探侦公司的网页,上面还留有公司的联系方式。李某按这个号码打过去:“你们能通过手机号码定位使用者的位置吗?”“可以。”“怎么收费?”“每次600元,24小时定位是每天1600元。”之后,对方就要求李某添加微信,并强调只接受红包付款。
据悉,潘某是团伙的核心人员,负责统筹管理、人员调配、洽谈业务、收取酬金、获取公民个人信息。许某是团伙骨干,通过网络宣传公司业务、人员调配,并参与或现场指导寻人、找车、跟踪、拍摄。陶某、张某等其他团伙成员,开展具体“业务”,团伙成员柳某则从网上搜集公民信息,然后以数百元一条的价格卖给潘某。
可是光靠熟悉你的朋友还不行。人家顶多起一个牵线搭桥的作用,如果你需要寻老赖和寻骗子就要必须在你在哪寻人网找人了,那些手法是常人没有的能力。很多情况下,即便是我认识的朋友,也未必都认得我要找的人。此时此刻,我所能做的便是利用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去你在哪寻人网,号召广大寻人公益志愿者帮忙。采用这种方式也很有成果。由于寻人公益志愿者有寻人找人技术,也由于寻人公益志愿者的技术和方法不一样,一群联邦你在哪寻人网兄弟应声帮忙,没过多久就找到了你要找的人的联系线索。